2007年8月20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七版: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真情法援24小时全记录
本报记者 李道演 通讯员 仰金贤 赵红

 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瞬间夺去了一对父女的生命,正当伤心欲绝的家人以为从此要走上漫漫维权之路时,仅仅过了24个小时,当地的法律援助部门就成功进行了调解,以最快速度减轻了受害人一家的痛苦。
  事故发生的当天,是嘉兴市西塘桥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姚爱根难得休息的日子。上午8点,刚刚吊完盐水的她想趁着休息日去看看多日未见面的老母亲。
  8点30分,姚爱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:大宁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,造成父女两人当场死亡。姚爱根马上调头赶往事发地某公司门口。
  8点50分,当姚爱根来到事发地点时,现场的混乱状况让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她也有些措手不及。围观的老百姓里三层、外三层有数百人之多。死者的几十位亲属将肇事公司的负责人团团围住,撕心裂肺的哭声和愤怒的打骂声交杂在一起。出事的是当时骑摩托车的村民华某和他仅两岁的女儿,肇事的是某公司正在公路上作业的叉车,两车相撞后,父女俩当场被夺去了生命。
  9点,姚爱根在拥挤的人群中首先找到了死者的父母和妻子,对他们进行安抚和劝慰。
  11点,考虑到案情重大,当事人情绪又非常激动,如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恶性群体纠纷,姚爱根立即与镇领导取得联系,决定开启“绿色通道”实施现场法律援助。
  12点,在简单地办理了非诉讼法律援助的相关手续后, 姚爱根要求受害者家属选出代表先与肇事公司方进行交涉和沟通。然而,选派代表工作并不顺利,受害者家属执意要求全部参与。为此,姚爱根只能再一次耐心地做安抚和劝导工作:“人死不能复生,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理智、现实地面对,不要再做出任何过激的行为。你们必须选出可以代表家庭意见的人来出面交涉,否则根本无法协商和解决……”
  15点,在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室,姚爱根也是再次向他们做着情与法的沟通和解释工作……
  17点35分,在姚爱根的努力下,死者华某的父亲华老伯第一次与公司的负责人坐下谈判。可是,双方在赔偿数额方面的巨大差距,使得协商未取得任何进展。
  18点、19点、20点,双方又进行了多次协商,均未取得一致意见。由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,老人觉得赔再多的钱也不能弥补他所受到的巨大精神创伤,对于赔偿数额根本没有任何协商余地,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。
  但姚爱根并没有打算放弃,在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以后,她联合镇政府领导和派出所相关人员,再与肇事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沟通,对其释明法律规定,希望公司方能够多从受害方的角度考虑,互相理解,尽快化解矛盾。随后,姚爱根与死者的父母和妻子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谈话。凭借其丰富的办案经验和生活阅历,姚站长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向3位精神几近崩溃的当事人阐明法律规定,希望他们能够在合法、合理的基础上,与公司进行充分的沟通。
  凌晨4点30分,距离事故发生20小时。经过多次协商,死者家属与公司负责人终于达成共识,签订了赔偿协议,约定由肇事公司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、丧葬费、被抚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抚慰金等共93万元。这场特大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。
  当姚爱根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回到办公室时,她已经连续工作了整整24个小时!让她欣慰的是,24个小时的法律援助减轻了死者家属的心灵创伤和精神痛苦,换来了小镇的平安。